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鸟飞鱼跃带富一方百姓
9月8日,“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”大型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,多彩雅丹与湛蓝湖水相映成趣,远处大小捕鱼船协同作业,成群候鸟掠水翩跹,俨然一幅“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生态画卷。中央及部分援疆省市媒体记者被眼前景致深深吸引,纷纷驻足拍照记录。
9月8日,乌伦古湖海上魔鬼城景区,独特的雅丹地貌令人称奇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摄
作为北疆最大的永久性淡水湖,乌伦古湖的这份“活力”,源于持续的生态守护。近年来,福海县不断强化湖区资源保护,湖区及湿地面积逐步扩大,生态环境显著改善,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迁徙候鸟飞越天山与阿尔泰山时的“能量补给站”,独特的生态魅力也引来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。
“依托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,我们打破传统观光模式,创新推出‘地质研学+民俗体验’融合业态。”福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朱艳阳介绍,每年春季,上百种候鸟来此栖息繁殖,“海鸥与骆驼同框”景色频现,尽显生态活力;夏秋季则推出泛舟观雅丹、骑行赏湖光、乘热气球瞰全景的“海陆空”立体游览项目,从多维度展现景区魅力;冬季的冬捕节热闹非凡,古老渔猎文化在此鲜活呈现,游客可沉浸式体验“踏雪寻鱼”的北疆风情。
生态向好、旅游兴旺,当地百姓是最直接的受益者。张海江是乌伦古湖的“渔二代”,十几岁便随父亲在此捕鱼,如今不仅是参与过十几届冬捕节的“鱼把头”,还开起了鱼主题餐厅,把渔文化做成了“金招牌”。烤鱼店老板杨廷忠也借这股发展东风,靠卖烤鱼攒下家业,在县城买了车和房,更通过网络直播把风干烤鱼销往全国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福海县乌伦古湖金沙滩景区负责人周阵华表示,随着当地景区建设的逐步成熟,不少农牧民开始转型经营旅游相关项目。目前,该景区三分之二的商户曾是农牧民,这使得当地就业和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。
这些变化的背后,是福海县对乌伦古湖渔业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科学利用——以生态为基、以产业为桥,带动当地经济与旅游业协同发展,让更多像张海江、杨廷忠这样的百姓共享发展红利。
“开发绝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,这是我们坚守的底线。”福海县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刘泊坦言,当地始终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,打造以原生态、自然风光为主的生态旅游,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“双赢”。
数据为这份“双赢”提供了佐证,今年1月至8月,福海县累计接待游客666.12万人次,同比增长68.79%;游客总花费达41.29亿元,同比增长70.25%。
“从盘活特色资源到打造精品项目,从完善服务配套到推动产业融合,福海的旅游发展实践,不仅擦亮了文旅品牌,更实现了游客得体验、群众得实惠、县域得发展的多方共赢。”朱艳阳表示,未来当地将持续以旅游为引擎,激活全域发展活力,让乌伦古湖的“生态红利”惠及更多百姓。(石榴云)
1、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。 2、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1943759704@qq.com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