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以“服务型执法”提升助企效能——北京昌平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模式

新华社 阅读:44 2025-08-04

 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题:以“服务型执法”提升助企效能——北京昌平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模式

  新华社记者阳娜

  行政处罚不是目的,规范发展才是根本。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近年来主动转变执法理念,将“服务型执法”贯穿监管日常,以柔性执法、精准服务和制度创新为抓手,显著提升助企效能,优化区域营商环境。

  要让“服务型执法”立得住、行得稳,严谨规范是基石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结合执法实际,针对重大疑难案件建立了会商和会审两项制度,确保每个案件在立案审批、调查取证、处罚告知、处罚决定等全流程的处置程序合法合规。自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实施会商和会审制度以来,已组织召开案件审理会达59次、会商会达21次,审议减轻处罚案件434件。

  这一市场监管模式的探索创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
  近两年,昌平区食品相关的投诉举报量持续下降。数据显示,2024年1月至7月,流通领域食品类投诉举报量同比减少50%左右;标签类投诉举报量从2023年1月至7月的1024件下降至2024年1月至7月的89件。

 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科长王辉说:“通过柔性执法、精准服务的方式,企业面对调查时没有那么大负担,认错纠错会更加积极。”

  一家食品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坦言:“市场监管部门刚介入调查时我们很忐忑,后来意识到他们重在帮我们查找问题,就逐渐消解了抵触情绪,现在我们也从‘躲监管’转变为‘主动靠前’,不仅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力度,还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良好沟通机制,得到了及时的指导和帮扶。”

  通过创新监管模式,昌平区市场监管领域执法从“以管为主”转变为“以服务为主”。比如通过云端检查大幅减少对企业的干扰,对全区2689家餐饮单位实行线上全过程监控,将全区12433家企业纳入“无事不扰”企业清单;聚焦重点领域进行“点穴式”纠偏扶正,加强对高频投诉举报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梳理分析,形成合规指导清单等。

  为提高服务效能,昌平区市场监管局“带着政策走出去、将企业请进来”,一边主动走进企业送法律送服务,一边将企业请进来“把脉问诊”。通过商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搭建平台征集企业需求,打通了政企日常沟通路径,提高了对企服务实效。

 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红认为,践行服务型执法理念,首要是让执法部门和全社会都意识到,行政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多少金额,而是对企业和行业未来发展产生警示作用,达到“通过一个案件,规范一个行业,净化一个领域”的效果。

  多年来,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不断探索创新,将“服务型执法”贯穿监管日常。2024年以来,累计免罚的经营主体超7万户次,免罚金额达2572万元。

  “‘服务型执法’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,这促使我们持续加强队伍专业能力培训和社会监督。”谢红说,“执法与服务也要与时俱进,持续深化监管为民理念。”

原标题: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以“服务型执法”提升助企效能——北京昌平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模式
责任编辑:郑莉莉
声明

1、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。
2、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1943759704@qq.com处理!

搜索